第22屆卓越新聞獎揭曉 得獎作品主題國際化 反映台灣渴望掌握世界資訊

2023 年 11 月 23 日 | 卓越新聞電子報

donation

宋思彤|特約記者採訪報導

由卓越新聞基金會舉辦的第22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於11月21日圓滿落幕。本次超過900件作品報名,不僅是高於往年平均,更創下有史以來最多的報名件數。本屆電視及網路(影音)類「突發新聞獎」的得主從缺,評審召集人莊豐嘉表示,希望能藉此提醒媒體,未來能在突發新聞的報導上,投入更多資源與人力。

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花蓮分台以《Let’s talk in Taiglish? 校園雙語開口說》拿下本屆卓越新聞獎「廣播新聞獎」。(特約記者宋思彤攝)
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花蓮分台以《Let’s talk in Taiglish? 校園雙語開口說》拿下本屆卓越新聞獎「廣播新聞獎」。(特約記者宋思彤攝)

第22屆卓越新聞獎假誠品生活松菸店表演廳舉行頒獎典禮。本屆卓越新聞獎評審團主席王淑美表示,本屆的內容形式有許多創新,也樂於嘗試、應用新科技,除了增加互動性,也使新聞的敘事樣貌更為多樣。除了嘗試新的報導可能、也不忘內容是報導的本質,相當難能可貴。

「聽見歷史翻頁,守望真實」 盼媒體嘗試新科技 並守住新聞真實

除了內容形式外,「國際化」也是本屆卓新獎的特色。王淑美表示,本地媒體擴展了報導視野,也有許多的國外媒體報名參與評選。「這反映出了台灣讀者、媒體機構,乃至於整個社會,渴望掌握世界資訊,而且更主動地參與其中。」

卓新獎走過22年,鼓勵了許多優秀作品,也始終是一直以來的使命,不過,卓越新聞獎董事長蘇正平指出,隨著科技演進、資訊碎片化的時代之下,「這些好作品就像是一串串的珍珠,散落在資訊的大海之中,想要接觸到也相當不容易」,學界近期提出的資訊白名單,或許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。

本屆卓越新聞獎共有912件優秀作品參賽,創下了歷年報名件數的新高。蘇正平表示,評審象徵著卓新獎的高品質,相當感謝大家幾近公益性的付出。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決審與熱烈討論,最終選出了97件入選作品,共同角逐17座獎項。

今年卓越新聞獎緊扣新聞人的本分與本質,以「聽見歷史翻頁,守望真實」作為主題。面臨世界局勢的風起雲湧、新科技的瞬息萬變,媒體不僅勇於嘗試,同時也守住新聞的「真實」。蘇正平期許,在面臨重大事件時,新聞媒體能夠扮演一個重要的報導與詮釋者。

第22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現場,本屆社會公器獎得主《上下游新聞市集》團隊上台領獎。(特約記者宋思彤攝)
第22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現場,本屆社會公器獎得主《上下游新聞市集》團隊上台領獎。(特約記者宋思彤攝)

每二年頒發一次的「社會公器獎」,本屆由專注於食農與環境保護的獨立網路媒體《上下游新聞市集》奪下。召集人張錦華表示,今年評審的共識非常高,主要是因為「他們挖掘了許多被被政府長期漠視、或直指政策缺失的重大新聞議題」,挖掘的議題少見且功力到位,同時堅守非營利價值,對於僅有5人編制的小團隊而言,相當難能可貴。

電視類突發新聞獎從缺 盼媒體業者提升突發新聞質量

獎項部分,本屆的入圍作品主題相當多元,不僅擁抱土地情懷、走向世界,也對人文、自然等公共議題有所著墨,亦有許多兩岸相關命題。《報導者》蟬聯本屆最大贏家,入圍14件作品,最終抱回5項大獎,作品主題涵蓋俄烏戰爭、失聯移工、廢棄物、鄉土文化,題材與切角皆具備高度的新聞敏感度。

今年的電視及網路(影音)類「突發新聞獎」從缺,該類評審召集人莊豐嘉表示,突發新聞必須兼顧時效壓力與新聞倫理,相當考驗新聞工作者的智慧與勇氣,「但在抱持著期待更好、近乎苛求的心情下,共識決定從缺」。評審們希望藉此決定,提醒媒體業者應該投入更多資源與人力,提升突發新聞的質與量,成為一股向上驅動力。

去年首度參賽的鏡電視,在今年入圍7件作品,並以〈被制約的青春 TikTok癮憂〉奪下「短篇深度報導獎」。評審團認為,該作品從青少年現象出發,從家庭個案延伸到國內外研究,不僅論述脈絡深入、內容呈現到位,影像畫面也十分用心,專題最終亦提出解方建議,具有正向與積極性。

開播42年的《華視新聞雜誌》,則奪下本屆「新聞節目獎」。評審團表示,在指定作品〈為家鄉做一件事〉及自選作品〈誰賣了台灣年輕人〉中,兩件作品以不同的敘事手法呈現,「皆具有提高的可看性,也說明節目品質相當穩定」。

以得獎所屬單位統計,《報導者》榮獲5項為本屆最多;《聯合報》奪下3座獎項(其中一獎與「願景工程」共同報名);《鏡週刊》、《商業周刊》、信傳媒、鏡電視、TVBS、華視、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花蓮分台、三立電視台,則各抱回一個獎項。期許卓越新聞獎能在科技創新、世界局勢動盪的時節之下,成為一個「守望」的角色,與新聞人共同摸索前行、尋求精進的新聞專業。

《卓越新聞電子報》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,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、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!

 

主編:蔡宏杰